云立方干霧抑塵與傳統水霧除塵技術的優缺點
來源:市場部
|
作者:smartfog
|
發布時間: 2015-12-04
|
709 次瀏覽
|
分享到:
水霧除塵是除塵技術領域一種傳統的濕式除塵方式。傳統水霧除塵,是用霧作為除塵的介質,通過傳統噴霧噴嘴形成水霧,包裹物料,達到除塵的效果。
水霧除塵是除塵技術領域一種傳統的濕式除塵方式。傳統水霧除塵,是用霧作為除塵的介質,通過傳統噴霧噴嘴形成水霧,包裹物料,達到除塵的效果。水霧除塵在礦山、采石場、鋼鐵廠等工業領域有廣泛應用,有一定的除塵效果,但該技術的弊端是會弄濕物料,影響成品質量,而且濕的物料會黏粘,對生產設備會造成較大磨損,此外還會產生水污染,需要進行污水處理。
水霧除塵表面上見效較快、花費少,但綜合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對環境的破壞,這種除塵方式的代價是很高的。近年來傳統水霧除塵也開始逐漸被云霧抑塵技術所取代。
干霧抑塵技術是通過低壓霧化和超聲波霧化等技術,產生1μm~100μm的超細干霧;超細干霧顆粒細密,可充分增加與粉塵顆粒的接觸面積。干霧顆粒與粉塵顆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團聚物,團聚物不斷變大變重,直至最后自然沉降,達到消除粉塵的目的;干霧抑塵技術所產生的云霧顆粒,30%~40%粒徑在2.5μm以下,對大氣細微顆粒污染的防治效果明顯。由于云霧顆粒極細,對粉塵的吸附性好,大幅提高除塵效率,且不會沾濕物料,避開了傳統噴霧技術的弊端。
干霧抑塵技術作為抑塵技術無組織排放源處理技術的代表之一被科學技術部和環保部編錄入2014年3月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匯編》。
云立方DryFog微米級干霧抑塵裝備
DryFog?“干霧抑塵”技術的初創理論是基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共同于《Coal Age Magazine》(煤炭時代雜志)發表的題為“解決可吸入塵埃的控制”一文中提到的:水霧顆粒與塵埃顆粒大小相近時吸附、過濾、凝結的機率最大”。
DryFog?干霧抑塵領域運用的原理有空氣動力學原理、“云”物理學原理和斯蒂芬流的輸送機理。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使含塵氣流繞過霧滴時,塵粒由于慣性會從繞流的氣流中偏離而與霧滴相撞被捕捉,即通過粉塵粒子與液滴的慣性碰撞、攔截以及凝聚、擴散等作用實現捕捉,其被捕捉的幾率與霧滴直徑、粉塵受力情況有關。水霧顆粒的粒徑越小,粒子之間的黏力就會越大。當水霧粒徑達到干霧級(小于10微米)時,粒子與粒子之間很容易結合,使整個粒子不停變大,最終沉降下來,達到去除粉塵粒子的目的。
“云”物理學原理,由于霧滴微細,部分霧滴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使得局部密閉的捕塵空間中空氣的相對溫度很快達到飽和,飽和后的水蒸汽以塵粒為核凝聚形成“云”,并進一步增大成為“雨”落下來。當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工作時,瞬間會在相對密閉的區域產生大量微細干霧,使得該區域的空氣濕度迅速飽和,飽和后的水蒸汽與粉塵充分接觸、凝結、沉降,達到抑塵的目的。